“好家伙,隔了一天就涨了4块。”一位淘宝用户在某口罩热销的网店里发出由衷的感慨,虽然价格水涨船高,但该网店的口罩销售记录仍然不断刷新,不少消费者争相购买,只因产品的介绍里多了一项新名目––防流感。
突如其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让原本冷门、少人问津的口罩产品瞬间预热,且身价倍增起来。“虽然国内只处于严密防护阶段,身边也没有戴口罩的人群,但口罩价格突然涨起来了。”消费者熊女士看到新闻后,也曾考虑要“囤”点口罩,去了几趟药店后,发现一次性口罩总是断货,价格还越来越高。
口罩真的奇货可居了?带着熊女士的疑惑,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朝阳区樱花西街附近的4家药店。其中,主街上的3家药店均告知一次性口罩全部断货。另外一家位置相对偏僻的药店里,一次性口罩尚有存货,但价格提升了不少,一包20只卖到13元。“这种一次性的口罩销得最好,都进了好几次货了。”药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店里目前还有纱布材质的口罩,4元一只,也是医用的,可以重复使用,但没有一次性的方便,购买的人相对较少。身边有消费者问及两者功效的区别,该销售人员回答称“材质不同”,抗菌效果、阻隔效率只字不提。
和药店的品种单一、频频断货不同,网络商铺的口罩储备似乎更加充足。记者在淘宝商城里输入“口罩”字样,系统立刻搜到相符的产品176件,其中多数注明“防流感、防病毒”,一些产品甚至标榜为预防流感的必备个人防护用品,其品牌各异,价格高低不等。
记者随机点击了一只销售量逾百的产品,其产品描述非常明确地表示,这不是一般的纱布防尘口罩,而是采用高分子活性炭复合材料制成,表面活性炭软胶能有效吸附空气中5微米以下细菌病毒,所以是“高性能医用、防病毒、细菌隔离口罩”,尽管描述非常专业,但记者问及该口罩质量如何,是否具备防流感病毒效果时,掌柜的回答仅仅是简单模糊的“可以”。
显然,口罩的质量用“可以”两个字是无法概括的,按照《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一只合格的医用防护口罩必须达到12项强制性的技术要求:口罩表面不得有破洞、污渍,不应有呼气阀;口罩上必须配有鼻夹,鼻夹由可弯折的可塑性材料制成,长度不小于8.5cm;口罩带应调节方便,应有足够强度固定口罩位置,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口罩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在气体流量为85L/min情况下,口罩的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20;合成血以160mmHg压力喷向口罩样品,口罩内侧不应出现渗透;口罩沾水等级应不低于GB/T4745《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 沾水试验》中的相关规定;标示为消毒级的口罩或灭菌级的口罩均应符合GB15980《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中关于灭菌或消毒的要求;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口罩,其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超过10μg/g;所用材料不应为易燃性,移离火焰后继续燃烧应不超过5s;口罩材料应无皮肤刺激反应;应符合该标准“标识与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这项标准是2003年非典期间出台的,事实上,现在的质量要求更高了。”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长朱民儒对记者表示,口罩的使用效果,和它的“过滤层”有关系,现在有一种溶喷无纺布制成的中间“过滤层”,可以达到N95甚至N99级别的防护效果,相当于形成了一道“保护层”,阻挡率更强。“目前,国内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企业并不多。”朱民儒说。
流感防护催生了“口罩经济”,虽然国际市场需求量激增,国内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口罩热销、断货的现象,但朱民儒并不赞成盲目抢购、炒作、接单。“产业用纺织品行业99%的企业为中小企业,获得大订单不容易,接单的前提应是量力而行,盲目接单然后四处寻觅货源蕴藏着很大的市场风险。”朱民儒建议,企业应多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切勿滥发“国难财”。
(中国质量报 刘伊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