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国新办新闻发布厅内,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被记者团团围住。就在两个小时以前,在这个大厅,盛来运刚刚发布了中国第三季度宏观数据,其中,GDP同比增长7.8%,环比增长2.2%。
和3个月前的发布会不同,彼时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5%,低于普遍预期。媒体想从这位发言人口中得知,中国经济究竟能不能保住“底线”。而这一回,“有质量的增长”则更加受到关注。
“GDP的增加很大比例可能源于房地产的反弹和政府基建投资的增加,这是需要担忧的一方面。”国泰君安证券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对媒体表示。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表示,第三季度经济回升的主要推动力还是投资。
投资威力再现
此前,多家机构预测认为,三季度GDP增速相较二季度7.5%的水平将有所回升,增速大约为7.7%。
实际情况显然比经济学家认为的更好。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867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而三驾马车中,“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45.9%,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是55.8%,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增长贡献率是-1.7%。”盛来运在答记者问时表示。
这意味着,前三季度中,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的主要方面。
其中,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130386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8.5%,采矿业增长11.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0%。
“从前三季度的情况来看,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比第二产业快0.6个百分点,三产所占GDP的比重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盛来运表示。
不过,尽管第三产业增长迅速,但投资拉动GDP的现状仍然难破解,尤其是制造业和基建投资。
“三季度的增长是多方面的。用电量、运输、信贷等数据均出现上涨,说明内需在扩张。消费从今年3月起一直保持平稳。但三季度经济快速回升的主要原因还是投资,包括高铁建设加速、地方兴建交通枢纽等。”连平表示。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提出加快投资的省市地区不在少数。
今年前三季度,云南省已竣工项目1071个,竣工项目完成投资1086亿元;新开工项目2463个,开工率64.75%。贵州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8%的速度,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国领跑。辽宁不仅将城镇化作为工作重点,同时推动重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老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重点小城镇建设等也作为重点项目。
“相对于第二季度看,三季度GDP回升主要是因为投资和消费回升,同时还有去年同期偏低的基数。基于民间投资仍然低迷、企业利润总体震荡反复,中国经济仍处于‘弱反弹、会反复’的弱势震荡状态,迈向持续复苏的反转仍未到来。”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
四季度增速或回落
不管怎样,GDP超预期还是给全年经济稳定向好带来了信心。
“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有所改善,主要表现在社会预期积极向好,结构调整稳中推进,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企业发展积极性比较高,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PMI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盛来运表示。
不仅是PMI,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大数据方面,都体现出了经济趋稳的趋势。不仅是三季度的产销率在不断提高,产能过剩情况有所好转,企业的利润率也在上升,这些都表明了经济复苏的迹象。
“三季度GDP同比7.8%符合预期,环比加速。9月工业10.2%,三季度10.1%,较二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相对平稳,三季度消费较二季度加速0.4个百分点。外需方面,三季度货物贸易净出口较二季度略有减少,较去年同期收窄。从9月数据来看,短期经济企稳回升势头持续但动力偏弱,稳增长政策仍应继续。”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
“事实上,数据说明在稳增长政策作用下,内需在回暖,投资增速比上半年加快,消费保持稳定且逐季改善。”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表示,“需求回暖的趋势在四季度不会发生根本改变。投资方面,房地产和基建还会维持增长的态势,制造业增速相比前期也有改善,从上半年的17%多升至三季度的18.5%。投资还会继续保持扩张的态势。”
不过,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样投资推动GDP的方式实际为经济转型埋下了隐患。
“在传统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是短板,现在消费的作用日益增大,但外需减少,导致投资仍然居高不下。尽管新一届政府将调结构作为重中之重,但实际上,调结构做得还不够,应该以减税、完善社会保障等为主,投资拉动为辅,谨慎放宽政府投资,做到真正的结构调整。”
“目前而言,未来不确定性非常大,发达经济体的复苏态势怎么样,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等国际机构的预测来看,大家对未来整个经济增长的信心不是很足。国内而言,目前我们整个处在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影子银行问题都在等待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经济向上趋稳的态势,同时对面临的问题要提高警惕。”经济学者马光远撰文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