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一、2013年上海纺织行业发展状况概述
2013年对于上海纺织行业来说依然是接受考验的一年,低迷的国际经济环境尚未远去, 棉花的国内外价差仍重压产品成本,2013年也是上海纺织行业进步提升的一年,尽管发展环境并不如意,但行业锐意进取,坚持 产业结构调整与创新升级,上海纺织行业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通过更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以及来自第三方机构的技术与服务支持,企业能够逐渐改善目前产品安全的现状,重建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的信心,并最终实现产业链的升级,为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从战略高度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议题,重视与各方的沟通和交流,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生产经营从三季度起逐渐显现趋好迹象,初步分析全年工业总产值虽仍处于负增长状态,但降幅已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工业总产值降幅控制在4.7%。销售产值降幅控制在5.9%,出口从三季度起改变了降势高于内销的态势,而且逐月止跌启稳,全年降幅控制在5%。
(一)2013年上海纺织主要数据指标概述、分析
据市统计局及海关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年上海802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工业总产值完成787亿元,同比下降4.7%;利润总额37.78亿元,同比下降23.9%;纺织品服装出口交货值205.6亿元,同比下降5.0%。从分行业来看,分布在13个主要行业中,从分行业工业总产值情况分析,化纤、合成纤维、非家用纺织品制造、针织服装制造4个行业保持平稳增长,分别是合成纤维制造同比上升9.5%、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同比上升7.0%、针织或钩针编织服装制造同比持平。机织服装维持在5.8%的负增长状态。产业用纺织品(汽车内饰板块)增长较大,同比增长12.35%(注:产业用纺织品其它板块尚未专门统计,该行业将会成为未来我国纺织发展的重点领域,协会将作为课题研究)。
生产方面。根据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年上海纺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787.4亿元,同比下降4.7%。工业总产值(可比价)791.5亿元,同比下降4.2%。逐季分析一季度呈现出先大幅上杨后急速下降的状态,二季度从平稳走向较明显的降势,三季度逐渐恢复,四季度再度出现下降态势。一季度同比下降2.1%,二季度同比下降3.7%,三季度同比下降2.2%,四季度同比下降10.4%。见(图1、图2)。
图1:2013年全年上海纺织工业总产值(亿)
图2:2013年全年上海纺织工业总产值同比(%)
销售方面。2013年全年上海纺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780.82亿元,同比下降5.9%。逐季分析一季度同比下降1.9%,二季度同比下降3.0%,三季度同比下降9.2%,四季度同比下降7.25%。见(图1、图2)。(图3、图4)。
图3:2013年全年上海纺织工业销售产值(亿)
图4:2013年1-8月上海纺织工业销售产值同比(%)
出口方面:出口交货值完成205.6亿元,同比下降5.0%,逐季分析一季度同比下降8.3%,二季度同比下降3.3%,三季度同比下降6.4%,四季度同比下降6.16%。
见(图5)
图5:2013年全年上海纺织出口交货值同比(%)
企业经营方面,上海纺织产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2家,全年主营业务收入813亿,同比下降4.7%,主营业务成本632亿,同比下降4.2%。而营业费用则同比上升2.8%;从利税情况来看,全年实现利润37.78亿元,同比下降23.9%;完成税收23.4亿元,同比下降6.4%。从经营成本来看,全年管理费用64.6亿,同比上升2.1%,财务费用7.3亿,同比下降4.3%。
(二)2013年上海纺织行业运行特点、原因分析
1、2013年上海纺织品服装出口依然面对2012年延续的不利局面: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内外棉价差高企、人民币汇率连创新高、订单转移等都对出口形成严峻挑战。总体呈现止跌低位企稳态势,服装出口前五大省市中,广东、浙江和江苏分列前三位;福建出口增长较快,稳居第四位;上海居第五位,出口额140.6亿美元,微增0.1%,增速较去年同期明显放缓。而 服装进口持续迅猛增长。推动上海海关关区纺织服装进口增长的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国内成本上升导致部分服装加工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二是优衣库、H&M、ZARA等快时尚跨国品牌专卖店迅速铺开带动了服装进口增加。美国快时尚GAP在现有47家门店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再新增35家门店。西班牙快时尚巨头ZARA在华门店总数为122家,而瑞典的H&M在华门店总数达到120家,占据全球新开店的15%;日本的优衣库目前开设184家门店,有报告显示,优衣库70%的国际市场销售增长和48%的总盈利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市场。三是国内消费需求旺盛拉动欧洲高档品牌服饰进口持续增长。
按海关数统计:协会会长单位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进出口总额为50.94亿美元,同比下降1.42%;其中进口额为13.22亿美元,同比增长0.88%;出口创汇37.73亿美元,同比下降2.2%。同样呈现出进口增幅高于出口的态势。
2、人民币升值带来不利影响继续困扰上海纺织的发展。经对外贸企业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企业高管表示,2013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成为当前影响外贸尤其是出口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汇率上升,2013年以来二成的企业不得不退单,人民币持续升值也导致出货订单的盈利能力大幅降低,利润空间进一步缩窄。但三季度起情况有所好转,新增订单、企业的信心均有所回升,出口综合成本的上升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预示着四季度出口将有所企稳。
3、棉花内外价差问题依然是影响上海纺织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全年纺织行业国内外棉价差保持在4000~6000元/吨,给上海纺织企业增加了明显的负担与压力,不少国际订单因国内原料成本偏高而流向了东南亚等地区,一些小微企业不得不因订单不足而关门歇业,非市场化的棉花供应也增加了企业按需采购原料的难度。
4、上海作为获批全国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一些中小纺织制造企业开始尝试通过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向海外直销,直接与国外客户交易,通过掌握终端,掌握定价权,摆脱传统外贸总是当‘低端加工厂’的困境,提高盈利能力。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将会是未来外贸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5、综合成本举高不下。受货币流动性因素影响,各种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压力仍在持续。其中劳动用工价格的刚性上涨特征尤为明显;土地使用、营销渠道等费用加重,棉花管理、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潜在政策性成本增加问题突出,有效缓解不断加大的各种成本压力已成为当前上海纺织行业的一项急迫任务。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与新产品的设计开发,优化产品品种结构,扩大技术性、功能性、个性化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改善产品质量,做到适销对路,加快纺织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持续提高生产效率,是有效化解各种成本压力首要措施。
二、 2013年全国纺织行业发展状况概述
2013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依然延续了2012年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内外棉价差高企、人民币汇率连创新高、订单转移等的不利局面,但困难与机遇并存,随着主要经济体经济缓慢复苏,外需小幅回升、国内稳定外贸增长政策措施成效持续显现,尤其是企业努力调结构、产品升级,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顶住了压力,逐步企稳并保持较快增长。服装累计出口1170.9亿美元,增长11.3%,为2013年画上圆满的句号。主要特点:欧美市场有所复苏,日本市场小幅下降,新兴市场增长较快。服装对欧盟出口399.4亿美元,增长9.8%,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2.6%;对美国出口309.7亿美元,增长6.7%,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7.5%;对日本出口微降,出口额221.2亿美元,下降0.7%,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2.5%。另外,对东盟和俄罗斯出口增长较快,出口额分别为141.7亿和92.7亿和美元,分别增长30.5%和45.4%。
从内需来看,服装衣着类零售额的增长低于社会消费品增速,网络购物风起云涌,城乡居民衣着支出差距等都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挑战。
其次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挑战。在资源方面,近年来棉花价格波动反映出产业发展对上游资源的依赖。去年我国涤纶生产总量突破3000吨,占全国纤维生产总量的58%,我国在涤纶所用原料PX方面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一旦出问题将对产业产生重大影响。产业要向上游配套,打通资源通路,产业链向上延伸维护产业安全刻不容缓。
在环境方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纺织行业废水排放和COD排放量已经名列全国第三,化学需氧量排放逐年提高,使得节能减排特别是减排任务更加严峻和紧迫。同时,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新政策,相关标准的提升和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均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挑战。
再次是政策效应和市场机制的挑战。作为较早纳入市场机制的行业,纺织行业的政策效应也体现得及其明显。我国纺织行业拥有从纤维生产到服装加工的完整产业链,长周期如何应对快时尚?这需要集成创新和市场导向双管齐下发挥作用。
三、2014年上海纺织行业发展状况预测
面对2014年,必须指出的是宏观政策传递出两个强烈信号:一是“稳”,即首先保证产业经济安全,守住底线;二是“进”,不再强调GDP高速度,而是要在化解产能过剩、治理污染、创新驱动方面有所突破,因此 2014年是上海纺织行业值得期待的一年。但必须意识到虽有全面深化改革政策带来利好因素,然行业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多变,企业在运营中的承压负重感不会骤然消退,中小企业生存压力依然凸显。因此需要全行业作好思想准备,继续克难奋进。
2014年棉花现行收储办法已经确定取消,采取什么政策全面推进棉花体制改革目前尚无定论,但今年将启动 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新疆开始试点对棉农进行直补,从而取代之前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国内外棉花的差价由目前5000~6000元/吨有望收窄,国内企业直接输在原材料起跑线上的局面将有所改变。
2014年是国家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纺织行业来说,一直以来行业坚持市场化的发展思路,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也已非常深入,但行业的上游——“棉花”的供应仍然采用计划的方式进行管理,贯彻三中全会的改革思路,推进棉花体制的创新,统筹工业和农业的利益,是提升纺织工业竞争力的关键性条件。
从国际形势来看,欧美市场持续在往好的方向走,订单将持续回暖。从国内形势来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这将为上海纺织服装产品内需消费扩大提供重要的依据基础。今年随着各项以稳增长、调结构为主要目标的调控政策的效果显现,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和内需市场消费能力逐步提高等,这些因素都将有助于上海纺织服装业的发展。
鉴于趋好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同时充分考虑到上海纺织行业还存在着的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环境压力加大,节能减排的形势十分严峻等,初步预测2014年上海纺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仍可能会在一个低位上运行和缓慢恢复的过程,出口弱复苏趋势有望持续。上海纺织制造业中规模和实力较大的企业虽然有可能保持一定增长,但增速不会过高,而集中于生产低端产品的中小民营企业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当然,随着政府出台的新经济政策陆续实施,必将会对上海纺织制造业的经济运行有所帮助,或者有所推动。
对上海纺织制造业而言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品牌、设计和面料,特别是面料开发推进行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自我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是行业2014年的主题。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认为“2014中国外贸最大的机遇是能不能下决心把落后产业淘汰掉,退出价格战,用后发优势建立新技术,这是转型期加困难期,熬过去就好”。他建议,数据“技巧”甚至人民币汇率都是表面功夫,归根到底要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形成优质的性价比,增加市场竞争力。因此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品、占领制高点、主动节能减排、加强纺织信息化建设,把握产业要素,抓紧转型机遇,改变发展方式,利用文化创造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完成品牌贡献,实现可持续发展。上海纺织服装产业范畴的品牌概念,是整个产业链而非单个终端品牌,产业链前端、中端原料、辅料制造商、供应商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高产品附加值以及与市场终端品牌合作,都可以进一步促成产业品牌的发展,也就是终端产品是品牌,原辅料是品牌,机器也可以是品牌。经过不断产业升级,将逐步成为现代都市产业、时尚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相互结合的成长型产业。
产业用纺织品是上海纺织先进制造业转型和提升的重点。据了解,产业用纺织品的占比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纺织业水平。如德国产业用纺织品占比达到50%,日美则占到40%-60%。2013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预计占到纤维消耗量的25%,但是,产业用纺织品如果真正想成为支配整个纺织工业的最重要的力量,不超过1/3的纤维消耗量,还达不到这样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预计到2020年左右,产业用纺织品会成为超过服装、家用纺织品的纺织工业的主导力量。而目前在纺织行业市场竞争中的细分市场,已有15%的产能过剩。因此上海纺织制造业也应将纺织企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朝产业用纺织品倾斜。
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的优势。随着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上海自贸区建立后,不仅会大大提升转口功能和物流功能,从而吸引大量高端制造、加工、贸易、仓储物流企业在此落户,同时,上海更有望成为泛亚地区的供应链枢纽,建成世界领先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这成为纺织服装交易流通的大平台。另外上海自贸区鼓励发展服务贸易的政策细则,将会有效助推纺织企业培养国际贸易新型业态,进而增强行业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金融领域改革将会显著缓解纺织企业的生存压力。
上海纺织发展要有国际视野,在全球纺织产业网络重构条件下,重新布局中国纺织,开辟新兴市场,打破阻碍贸易自由的障碍,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生产力,均衡进出口货物,真正实现比较优势,加速产业升级步伐和融入全球产业网络的进程。
上海纺织协会
2014年2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