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东南亚国家新达成的关税协定,通过"分级税率+原产地严审+全域惩罚"三重机制对转口贸易实施严格管控。其中,对越南(40%惩罚税)和马来西亚(政府垄断认证)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措施。特朗普关税战已经席卷了整个亚洲地区,也对全球纺织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中国的一部分企业提前在海外布局,一些企业在东南亚建设了生产基地进行大规模生产,也有一些企业建设了中小型生产基地,实际上是从事中国产品发往东南亚再中转到欧美国家的业务。本次美国与东南亚国家新达成的关税协定,矛头直接指向这些企业,也把这些企业推到风口浪尖的位置。
一、新关税协定矛头指向何方?
新关税协定矛头指向了东南亚当地以转口业务为生的各家企业。
1.关税叠加产品成本,使转口贸易产品的价格直线上升
美国与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新达成的关税协定,通过"分级税率+原产地严审+全域惩罚"三重机制,对依赖东南亚中转的行业造成了实质性打击。以越南为例,40%的惩罚性关税,将使通过越南中转的纺织品对美出口成本大幅上升。
成本简单测算如下:
一般贸易关税成本:10%(原10%最惠国税率)+20%("芬太尼税")=30%
转口贸易关税成本:10%(原10%最惠国税率)+20%("芬太尼税")+40%(惩罚性关税)=70%。
此外,美国海关将加强对纺织品原产地的审核,特别是针对通过东南亚国家"洗产地"的行为。以往中国企业通过越南简单加工后以"越南制造"出口美国的做法将面临极高风险。
泰国、柬埔寨等国虽然获得了19%的优惠税率,但前提是必须满足严格的原产地规则和减少对美贸易顺差承诺,这必然大幅减少转口贸易的规模,使得传统的中转模式难以为继。
现有关税政策下,企业要获得生存空间,必须充分控制成本,化解关税成本的不利影响。
2.关税政策下,东南亚地区的传统优势不再延续
新关税协定创造了东南亚地区间不平等的竞争环境:泰国、柬埔寨因配合美国要求获得19%的优惠税率,坚持原有模式的国家如老挝、缅甸则被课以40%的高关税。这种关税的差异将加速纺织产能的从高关税国家向低关税的洼地国家转移。虽然这种转移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趋势是十分明确的。
另外,即使是获得优惠税率的国家,也必须满足严格的条件,如泰国承诺未来三年将对美贸易顺差减少70%,并取消90%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对美出口的规模已经设置玻璃天花板,出口美国产品的以往增势得到了有力的遏制。
3.小微型纺织企业生存压力骤增,面临生死挑战
今后的关税政策下,出口的生产企业需要应对复杂的原产地规则和认证要求,才能够满足相关要求。由于这是面对整个行业的政策,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影响,对中小微企业来说,影响更是雪上加霜。中小微企业将增加很多以往没有的工作量和成本开支,分散企业的资源和人力,增加成本费用,中小微企业业务规模和利润必然受到较大影响。
相比之下,大型企业可以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国际化多地布局等方式分散风险,降低成本。“以大为美”的企业获得了竞争优势和生存空间。
4.东南亚的“成本优势”完败于临近目标市场的“区域优势”
美国关税政策下,东南亚国家出口产品的传统成本优势,由于关税因素,基本丧失殆尽。东南亚国家之间,也会因为关税率差异,导致地区内各家企业鹬蚌相争,竞争升级,互相厮杀。
由于关税政策,靠近消费市场的近岸生产模式,则因为区位临近的优势,有可能获得长足发展。以墨西哥、中美洲拉美为代表的美国近岸国家或将从中受益。
5.东南亚区域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日益上升
面临上述政策,东南亚企业将重新审视和挖掘区域内经济合作的机会,例如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的合作机会,实现内部资源深度挖掘和整合,重新发展新的战略优势。
二、企业束手无策?不,路在脚下
面对政策变化,企业并非束手无策。对企业来说,短期注重控制成本,中期注重多元市场,长期注重产品升级和品牌策略。提毛利,降成本,始终是将关税压力化解的核心办法。
面对美国新关税协定的挑战,纺织服装企业即使不是主要面对美国市场,也需要及时采取多种策略,从产品升级、生产基地、运营模式、合规意识等方面及时采取措施,才有可能积极面对未来的变局,要做好系统性的方案,做好供应链建设和竞争力的构建。
(一)企业产业规划调整战略
1.产品结构升级与品牌建设
今后,无论是国内直接出口输美,还是国内企业在东南亚的生产基地产品输美,关税增加是显而易见的。消化关税成本的根本途径,在于产品的升级优化和品牌建设。
如果出口都是低附加值的产品,毛利率低,显然无法抵御受关税,受到的冲击最大。而具备技术含量或品牌溢价的商品则能通过价格调整部分转嫁成本压力,有明显的抗风险能力。
发展自有品牌,则是另外一条路径。品牌企业通过品牌溢价消化部分关税成本。
2.供应链重构和海外仓布局
这两种方法是通过将生产基地或销售环节转移到享受较低关税的国家或者美国本土仓库,有效降低税负,或者规避针对转口贸易的高额惩罚税,缩短交货周期。相较海外供应链建设,海外仓建设具有投入小、周期短、灵活性强的特点,更具短期操作性。
但对于单个企业来说,海外供应链建设和海外仓建设都有较高的进入壁垒,需要多家企业抱团出击,否则短期的胜算概率并不高。
3.市场多元化战略战略,摆脱依赖美国市场依赖,开拓欧洲、东南亚、中东等替代市场,提高非美国家业务在整体出口中的占比。
4.企业合规经营,做好原产地认证以获得应有的优惠条件
应对复杂的原产地规则,企业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建立自身的供应链溯源体系,避免合规风险,获得正常的应有的优惠条件。
5.跨境电商一枝独秀,小单模式优势凸显
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大批量、长周期生产模式在关税波动的冲击下日渐式微,国内企业单一订单的接单规模逐步减少,“小单快反”已经成为目前业务发展的一个趋势。小单模式价格高、利润高、技术要求高的特性,对于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的作用明显优于传统大规模订单。
当然,由于小单的规模小,也对国内企业的运作模式带来挑战。因此,企业对这些变化,必须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继续做好传统订单,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做好从大单到小单快反模式的转变的探索,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跨境电商,也是企业突破关税打压的重要方式,限于篇幅和侧重,本文不展开。但跨境电商模式一枝独秀,将在未来商业竞争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需要国内企业给与充分的认识与参与。
(二)人才战略
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是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未来的人才需要将集中于纺织新材料、智能制造、绿色生产等领域,以及工业互联网、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商等专业。哪些企业能够吸引这些高端人才,这些企业就能够在未来的转型道路上取得发展先机。
人才战略的顺利实施,将确定国内哪些企业在未来20年内获得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三)合规战略
在现有政策背景下,企业也要做到“打铁自身硬”,做好合规工作,不要轻易授人以柄。目前可以开展的工作包括:学习和了解原产地规则,学习和了解并满足RCEP等各类自贸协定的要求,学习和了解贸易伙伴的关税减让表和原产地标准,不轻易触碰红线,避免介入不必要的贸易纷争,赢得发展的缓冲时期,壮大自身实力。
三、宏观政策层面的建议
既来之,则安之。我国应对美国关税战中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中,既包括政府层面的宏观政策引导,也包括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策划工作服务,以及企业自身的应对调整(前文已述)。这需要形成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才能够在短期缓解短期冲击,在长期赢得行业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从国家层面的战略重点,建议采取“远攻近交”的策略,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蛮狠制裁和歧视政策予以坚决的反制;对东南亚、东盟、非洲及一带一路地区国家,则采取和亲思路,营造中长期利益共同体,将东南亚、非洲等国作为贸易合作的大本营,逐步扭转中国企业被美国关税政策追打,孤立无援的不利局面。
政府层面,需要做好宏观应对和政策引导工作。鉴于美国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业务逐步采取遏制的趋势不会改变,国内应立足长远,做好系统性的统筹规划,尤其是做好战略预测和应对工作,从而不至于在纷繁多变的美国政策面前,乱了阵脚。
国内商务部门以“有理有利有节”的方式,做好美国等国家关税政策的提前应对,及时建立和持续优化关税预警与响应系统,建立具有丰富谈判斗争经验的团队,开展外交斡旋和调解工作。这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于应获得或必须争取的待遇,坚决据理力争,毫不妥协。对于其他内容,则以“抓大放小”的策略,“以柔克刚”的做法,以“四两拨千斤”之势,形成对外政策的弹性和韧性,最大程度低保护国内企业的利益。对于国内企业在贸易中受到严重冲击的损失,建立短期纾困和中长期补偿机制,为企业撑腰,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让企业感受到背后国家的支撑。
对于东盟等RCEP国家,国家层面则以包容发展的方式,尽可能建立贸易利益共同体,在RCEP等区域范围内,获得协同优势。政府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区域累积规则优化供应链布局,加快与重要贸易伙伴的自贸谈判,特别是与欧盟、非洲联盟等经济体,为企业开拓美国之外的市场创造更有利的制度环境。在谈判中,重点关注纺织服装等敏感产品的关税减让安排,争取对我方有利的原产地规则,打开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
(二)从行业和企业层面,采取“合纵联盟”、“抱团出击”的方式,进行供应链优化和产业链整合。这需要国内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贸易纠纷应对中的作用和地位,将以往国内企业各自为政,散兵游勇的运作整合成集团的行动,获得叠加的滚雪球效应,真正实现供应链优化和产业链整合。
在“合纵联盟”应对方面,行业协会的作用将越来越有效,越来越重要。现阶段,单个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往往资源有限,难以独立承担供应链重构和市场开拓的高成本。而在行业协会等组织的统一协调下,企业目前阶段可以进行获得的收益就包括共享海外仓资源、联合采购原材料、共同开发新市场,实现规模效益。
目前,行业协会的作用已升级为2.0版和3.0版,在对外贸易谈判争取利益,宣传纺织行业,改善国际形象,消除国外歧视方面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实力的体现。
结语: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美国新关税协定的挑战下,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化危为机,实现转型升级的机遇,并在全球价值链中向更高端位置迈进。这既是一个现实的业务问题,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在面对目前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既需要洞察国际行业发展和演化趋势的睿智,更需要高屋建瓴的谋略和敢于克服困难的勇气。两军交战勇者胜,现在是亮剑的时候了。
|